主板 MainBoard,是一个用于将 CPU、内存、硬盘、显卡这些独立硬件整合起来并实现正常运转的电路板,是让不同硬件发挥作用的基础平台。
主板的主要特征包含内部和外部的硬件接口,内部的硬件接口是被包裹在机箱内的硬件插槽,如 CPU 内存、Sata、M.2、PCI-E、电源等,需要打开机箱并断电后插拔。外部的硬件接口,则是主板裸露在机箱外的接口部分(一体化 I/O 背板),如 USB、网口、音频、集显视频等接口。
主板首先关注内部接口的参数和数量,因为不同独立硬件的规格不同,所以不同主板的内部接口的参数决定了支持的硬件范围。同时,不同硬件接口的数量会有差异,比如内存、Sata、M.2、PCI-E 等插槽可以具备 2-8 个,提供不同的拓展性。
主板中主要关注的内部接口对象类型:
- CPU 接口:用于安装 CPU,有相应的规格配合不同 CPU,比如适配 Intel 酷睿 12/13 代的 LGA1700,或者适配 AMD Zen 系列的 AM4 Socket。
- PCI-E 插槽:用于安装显卡和其他 PCI-E 接口的拓展设备,例如声卡等;一般主板中会带两个 PCI-E 插槽,1 槽用来插显卡,2槽同来插其他设备(如有需要)。
- Sata 接口:用来连接 Sata 接口的2.5寸 HDD 和 SSD 硬盘。
- M.2 接口:用来安装 M.2 接口的 SSD 硬盘。
- 内存插槽:用来安装内存条的插槽。
只有在选购组装机时需要关注主板的内部接口,否则一体机、笔记本、NUC 等出厂就已经配置好的主机,已经完成内部硬件的选择和安装,只需要关注外部接口即可。
主板中主要关注的外部接口对象类型:
- 视频输出接口:主要是 HDMI、DP、USB-C 的接口类型和数量,以及对应接口输出的最大分辨率;主板 I/O 中的视频口为集成显卡的输出口,独立显卡的视频口在显卡本体上。
- USB:包括 USB-A 和 USB-C 两种接口类型和数量,以及使用的接口协议。
- 网线接口:链接网络的接口方式,包含 2.5G 和外置的 Wifi /蓝牙天线接口。
- 音频输入输出接口:以 3.5 为主的耳机/扬声器输出接口、麦克风输入接口、光纤/同轴数字音频输出接口等。
除了对外部硬件的支持外,主板本身也会集成一部分芯片用于处理不同的任务,比如音频解析、Wifi /蓝牙、Bios/UEFI、RGB 控制等等。
主板的种类多种多样,其名称主要以芯片组命名,芯片组即主板的内数据通信的方式,决定了可以支持什么样的处理器,由主板制造商和芯片制造商共同决定。同时,相同芯片组也会包含不同等级规范,Intel H 入门、B 中端、Z 高端、Q 企业级, AMD 则是 A 入门、B 中端、X 高端,这两者共同决定了主板的面向对象。
以 Intel12 代酷睿为例,主板命名为 H610、B660、Z690。而13代酷睿低端主板沿用了12代的 H610,中高端才更新成了 B760、Z790; AMD 的 Zen 四代主板使用了 A620、B650、X670。
而主板的高中低端,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决定:
- 接口数量和协议:越高级的主板包含的接口数量越多,协议类型也越先进
- 制造的工艺:制作的工艺和用料都更好,有更长的寿命
- 电源供应设计:可以提供更稳定的使用体验和超频的能力
- 散热解决方案:可以降低元件温度提供更可靠的稳定性
- 光效RGB控制:实现自定义的主板灯源、硬件灯源效果控制
- 独立芯片组:更好的音频、网络、蓝牙芯片等
除了芯片、等级,主板还有尺寸上的差异,用于不同尺寸的机箱,主流的尺寸类型包含:
- ATX:305mm × 244mm(12 × 9.6英寸),最常见的主板类型,尺寸较接口较多兼容性最好。
- MATX:244mm × 244mm(9.6 × 9.6英寸),尺寸较小,适用于小型机箱,通常具备较好的兼容性。
- Mini-ITX:170mm × 170mm(6.7 × 6.7英寸),主板非常小巧,适用于紧凑型机箱,兼容性较差。
主板完整的名字,除了前面的等级和芯片组,还会加上尺寸的后缀。比如 Z790/Z790-A,就是标准 ATX 主板,Z790M 就是 MATX 主板,Z790I 就是 Mini-ITX 主板。
以上是主板的标准规格和命名规范,不同品牌会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不同的设计和材料进行生产,所以最终还包含品牌和系列的差异,就需要在确定基础规格以后自己去比对它们的具体差异了。